登录个人中心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县情 > 旅游镇宁 > 旅游信息
中国传统村落 | 镇宁·竹王村
来源:镇宁新闻 作者:镇宁县人民政府
字号:

 《华阳|国志·南中志》卷四载:“竹王者,兴于豚水,有一女子浣于水滨,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,推之不肯去,闻有儿声,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,长养有才武,遂雄夷狄,氏以竹为姓。”

竹王村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江龙镇,紫黄公路由该村橫穿而过。该村属历史部落村寨,历史源远流长,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。“竹王崇拜”就是起源该村,有竹王画像、竹王坟、竹王祠、竹王城古遗址、夜郎王自制王印、活人坟墓群古遗址、古人刻在大石头上的“天象图”等,是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村落。

竹王村落选址处在河流的湾环之中,与风水理论相吻合。整个村落选择背依大山的马蹄形凹地,靠山临水,这里青山翠绿,碧水长流,整个生态环境呈现出一派安定祥瑞之气。中间凹地为连片农田,在传统村落的生存延续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
贵州苗族传统民居因建材使用不同,各地建筑形式也不尽相同。黔东南地区苗族主要以木房、瓦房为主。黔中南一带木板房、瓦房和草房、土墙房兼有,大体上草房、土墙房最多。黔西北和黔北地区以搭“杈杈房”居住, 屋内不分间,无家具陈设,架木为床,垫草作席,扎草墩为凳。黔东南地区苗族以通风性能好的吊脚楼居多。黔东苗族房屋建筑一般为落地式,中柱直接建立在平坦的地上,没有吊脚。居住在清水江、舞阳河流域河谷田坝地带的苗族住房, 一般为平房间或偶有吊脚楼。而安顺、平坝、镇宁等地主要用石头砌墙、石板盖顶的石板房, 别具一格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江龙镇,绝大多数苗族房屋都是石头建造,以一至三层居多,一般以石条或石块砌墙,墙可垒至五六米高,以石板盖顶,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,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,而且古朴美观,屋顶举重若轻,安居而不压抑。


竹王村主要为苗族聚居地,有一支神秘的苗族,被称为“蒙正”,大多数的“蒙正”苗族同胞们就居住在此,他们是唯一一支以“竹王”为图腾的苗族,在全国130多个支系的苗族中显得独一无二。一直以来,他们都自称是夜郎竹王的后裔,据说他们有一枚世代相传的夜郎王自制的大印,还画出了“夜郎王像”。蒙正苗族自称是夜郎竹王的后裔。经专家考察认定:蒙正苗族为夜郎国王室后裔。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,2007 年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,2011年被评选为安顺市八大民俗之一。


夜郎竹王是蒙正苗族的祖先,被称为其后裔的人们为缅怀逝去年代已久的祖先竹王,大家商定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二这天杀一头牛来祀祖。因此,这一天又被称为蒙正苗族祭祖“竹王节”。它有一整套世代相传、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程序,蕴涵着独特的文化记忆。除此之外,跳花节庆丰收,望山节为纪念节。
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是蒙正苗族的传统节日——跳花节。“跳花节”活动的意义是“庆丰收”。忙了几个月,庄稼快成熟了,为预祝粮食丰收,每年农历七月十二这天,苗民们不分男女老少,大家都穿上节日盛装,吹着唢呐、芦笙,拉着四弦马头胡,在花坡上载歌载舞,附近村寨的布依族、汉族群众积极参与活动。“跳花节”活动还包括射弩比赛、汉语对歌比赛、苗语对歌比赛、斗鸡比赛、斗鸟比赛、原生态歌舞表演等共六项。“跳花节”规模隆重热闹,参加“跳花节”的人数达到五六千人。

农历正月十二为竹王村“望山节“,苗民们不分男女老少,都穿上节日盛装,吹着唢呐、芦笙,拉着四弦马头二胡不约而同的前来欢度自己的节日,寄托对祖先的哀思。为丰富节日的活动内容,组织表演原生态夜郎歌舞,风情对歌等活动,不仅传承了本民族历史文化记忆,还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。

竹王村非物质文化较多,其中竹王节(竹王崇拜)最为浓厚。《后汉书》卷八十六·《南蛮西南夷列传》第七十六曰:“夜郎者,初有女子浣于遯水,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,闻其中有号声,剖竹视之,得一男儿,归而养之。及长,有才武,自立为夜郎侯,以竹为姓。”这是史书的记载。夜郎竹王,即竹王村蒙正苗族后裔敬奉的祖宗。竹王崇拜,2007 年已列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。

竹王村有夜郎竹王后裔供奉“竹王偶像”的活态文化;蒙正有 “竹王祠”、“活人坟”墓群古遗址;杨柳村有“竹王城”、“孟获洞”遗址;干坝村有“竹王坟”;蜂糖村有古人刻在大石头上的“古夜郎天象图”及文字符号,在蒙正苗族中,还传承着夜郎王多同自制的夜郎王印和汉代朝庭颁发的一枚县印,有一个为夜郎王用过的会变多兽图形奇石“夜郎国宝” 。这些都是古人留下的物证,是不可再生的资源。

不同却又相似的传统村落,或是古朴典雅、或是红色记忆、或是自然田园,无一不令人向往。这些隐藏在山水之间的村庄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,诉说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智慧。它们犹如一棵棵振兴中华的大树,散发着浓郁的乡愁气息,让人心驰神往。不论你是向往古朴静谧,还是向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,亦或是向往大自然的恬静美好,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,你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向往与情怀。   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

上一篇:
下一篇: